2011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一三六三”的思路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组织实施年初确定的发展计划,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91亿元,按可比价格测算增长11.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6亿元、98亿元和64.4亿元,分别增长3.5%、15%和10.6%。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比例为15:51.3:33.7。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9亿元,增长22%。
(二)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初确定的170个重点项目和21个重大项目全面实施,全年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增长23%。列入市重点调度的87个过亿元项目完成投资13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6%。科学投入水平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社会事业等“九大投入”持续增长。
(三)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9.7万吨。特色产业优势增强,新认证“三品”84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1个。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10万吨供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南寨水库扩容工程列入省、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生态绿化水平明显提高,完成成片造林2.5万亩。农村社区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三和社区等六个村(社区)被评为山东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四)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0亿元,增长30%;实现利税38亿元,增长16.2%;实现利润25亿元,增长17.3%。重点企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企业达到2家,过30亿元3家,过10亿元15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明显提升。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1%。
(五)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经济贡献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4.4亿元,增长10.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36.4%。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增长17.3%。旅客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为5.3亿人公里和59.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7.1%和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亿元,分别增长20.1%和19.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5亿元,增长10%;本外币贷款余额150亿元,增长26%。
(六)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城市美誉度大幅提升。完成城建投资33.2亿元,新建城市道路17.3公里,集中供热、供气率分别达到95%和75%,城镇化率、城区绿化率、亮化率分别达到51%、36.6%和98%。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全面推行环卫、绿化、城管执法“三托管”,村庄托管率达到98%。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建设投入完成35.4亿元,城镇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本民生持续改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66处,31处在建镇(街、区)中心小学、幼儿园建设基本完成。全面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二期建成投用,中医院病房楼全面竣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3.5%,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 %。计生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 3.8‰。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新增就业94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5912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70元,增长16%。
2011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够快,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民生建设任务还依然繁重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我们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