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 正文内容
索 引 号: 004298772/2014-06029 分  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机构: 县发改局 发布日期: 2014年02月18日
标  题: 昌乐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文  号:
内容概述: 昌乐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昌乐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三个昌乐”奋斗目标,以转调创和大招商为主线,着力调结构、保增长、促改革、惠民生,圆满完成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计划指标。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8.5亿元,增长10.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6亿元,增长19.1%;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亿元,增长10.2%,收入质量明显提升。

转型发展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4:48.3:37.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5.9亿元,增长13.5%;实现利润34.7亿元,增长1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研究中心11家,新建博士后工作站1处。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总产达到29.5万吨。西瓜产业产值突破15亿元。新建、改扩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5处,创新建成合作社一条街,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2家,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8亿元,增长16.5%;古火山群被确定为国家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远古火山口群文化旅游景区被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项目,成功举办2013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加39亿元和29.4亿元,3家企业实现债券融资7亿元;153家新分离、培育服务业企业纳入国家统计数据库。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东部生态新城建设取得新突破,方山路贯通改造建成投用,10个重要节点组团工程顺利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新修改造22条道路,城区集中供热率达95%,开通公共自行车系统,“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国家试点。探索实施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共建模式,完成小城镇建设投入22.5亿元,红河镇申报国家重点镇,鄌郚镇入选全省第二批“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按照“五新”标准规划设计114个新型农村社区,开工建设和完善提升27个示范社区。

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推进。全面实施“386”环保行动,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和过剩产能,拆除环保不达标企业152家,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跃居全市前列,万元GDP能耗降低4.2%。强化水污染治理,城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入运行,扩容提升城区3个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启动“六河”生态修复工程,重点监控河流水质全部达标。不断加强生态建设,“三托管”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乔官镇、鄌郚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全部被评为省级生态街道;实施荒山、水系等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35.2%。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建立项目一站式办理“快车道”,压减84项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农村体制改革,347个村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524个村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流转土地3万亩。全面实施昌乐二中“271”教育模式,全县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完成县人民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18.5亿美元,增长9.7%。大招商成效明显,市认定到位资金34.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34万美元,增长14.4%。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启动新农合大病医保;全县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改扩建39处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实验中学新校、第二实验小学等项目顺利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大德国际医疗中心、县老年康复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市民文化体育公园建成投用。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423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37元,增长12.6%。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虽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稳中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稳增长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占比依然偏低;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民生保障工作繁重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