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 正文内容
索 引 号: 00429849x/2018-10637 分  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报告
发布机构: 县教育局 发布日期: 2018年07月30日
标  题: 优质·均衡·开放·创新——我县做优“品质教育”品牌的探索与实践之“均衡”篇 文  号:
内容概述: 优质·均衡·开放·创新——我县做优“品质教育”品牌的探索与实践之“均衡”篇

优质·均衡·开放·创新——我县做优“品质教育”品牌的探索与实践之“均衡”篇


  题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全力创办学生乐学、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追求的重要目标。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统筹推进城乡办学条件、师资配置、质量管理水平等均衡提升,让城乡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区域、校际间优质均衡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系数全市“最好”,市教育局专门给昌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发来贺信,称赞他们为“教育书记”“教育县长”。

  荷风送香,竹露滴翠。走进我县最偏远的高崖水库库区小学,但见绿树掩映,花团锦簇,景色宜人;精心设计的文化墙,彰显着新时代教育理念与浓郁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亭台边,长廊下,翩翩少年,书声朗朗;新建的高标准塑胶操场上,雏鹰振翅,健步如飞……校园内外处处洋溢着青春和活力。
  据该校校长王仁川介绍,“几年前,库区小学还像大多数乡村学校一样,低矮的平房校舍、简陋的运动场地,雨天校园积水严重,晴日学生一节体育课下来都变得灰头土脸。学校经过易地重建,改地换天,乡村娃像城里孩子一样用上了教学楼,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从外到内全变了样儿。”
  库区小学之变,只是我县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的一个缩影。如今,宝都大地上,崭新的乡村学校拔地而起,与新农村和新型社区布局规划相得益彰,成为最靓丽的风景。

  聚焦解决农村弱、城镇挤问题
  夯实均衡发展基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办学条件均衡是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每一个孩子的发展。2013年,他在给联合国的贺词中说,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每一个”,这是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教育惠民的重要目标。
  继2015年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后,我县又把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年度十大惠民实事之首,着力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农村弱”“城区挤”的突出问题,通过新建改建一批城乡中小学,统筹城乡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水平整体提升,真正让学生在家门口就有好学上,都能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从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布局做起,我县正把实现这一目标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大幅教育投入上,全力打响推进教育均衡的“攻坚战”。先后完成投资30多亿元,新建改造35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筑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2017年着眼进一步解决“农村弱”的问题,又采用PPP方式,投资3亿元新建改造农村中小学21所,建筑面积13多万平方米,增加学位3000个,今年秋季开学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农村中小学将实现校舍楼房化、操场塑胶化、设施标准化。与此同时,将18处中小学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全部改建为公办公益性幼儿园,新增占地面积1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2017年全县新增8所省级示范幼儿园,8所幼儿园被评为潍坊市示范园,4所幼儿园成为潍坊市幼儿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山东教育报》以“昌乐利用闲置校舍优化整合学前教育资源”为题推介了我县这一创新做法。
  在加大学校建设力度的同时,进一步配套完善内部设施。近两年完成投资700多万元,新增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用房120个(间),全县所有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均达到省级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新建创新教室28个,购置数字化实验教学设施60套,新增教学仪器及设施近16万件套,添置图书10万册;加快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县教育城域网实现移动、联通双千兆出口,所有教室均百兆接入网络并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网内教学用机已达12500余台,多媒体教学设施1400余套。
  装备齐全的图书室、多功能报告厅、各学科实验室、探究室……走进县内一所学校,你都会为学校软硬件条件的巨大改善而惊叹。对此,营丘镇中学一位学生家长感触良多,“以前,学校条件差,当家长的总是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外送。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学校,谁还愿意舍近求远?好多原先去了外地上学的孩子现在都急着往回转呢。”
  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首先体现为人口的急剧聚集,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上二孩政策影响,近几年昌乐县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对教育配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据统计,近六年,城区小学在校生数占全县学生总数的比例年增接近1.5%,城区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年增接近2%。2016年全县出生人口8261人,比2010年增加2134人;预计到2020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将达到8000人以上,其中城区小学一年级将达到3200人,比2016年增加1000人以上,“城市挤”的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我县把解决‘城区挤’的问题摆上重要日程。借城区棚改有利时机,预留空间,规划在北关片区新建18个班的古城小学和9个班的公办幼儿园,月亮湾片区新建一所36个班的首阳山小学和15个班的公办幼儿园。另外,在绿城集团梦蓝小镇、南关社区等中心社区,配建适当规模的公办幼儿园5所以上,新增学位3000个。同时投资1200万元,重点打造县府机关园、实验幼儿园等公办名园,并发挥这些幼儿园规范管理和保教质量优势,采取托管和联合办园方式,带动城区学前教育优化,提高公办公益普惠水平,预计两年内将实现城区公办园入园幼儿人数翻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瑞成说。
  统筹破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在精准数据统计基础上,通过科学划定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片区、向民办学校派遣公益学位等措施,2017年全县小学和中学起始年级全部控制在了45人和50人以下。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办教育,潍坊美加实验学校、昌乐一中英才实验学校、北大公学昌乐双语学校和行知双语实验学校等一批民办中小学陆续建成投用,增加学位16000个,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教育选择,对破解城区学校大规模和大班额发挥了积极作用。

  聚焦优化师资结构
  大力度引进新教师
  教育均衡,办学条件是基础,优秀师资是保障。在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一样好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城乡师资一样强,这是我县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又一重要举措。
  教师队伍老龄化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县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封连武告诉我们,“2016年全县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平均年龄47岁,其中农村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9岁,30岁以下的231名、仅占9%;50岁以上的1361名、占51%;男55岁、女50岁以上的大龄教师1140名、占44%。2017年,我县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新招在编教师302名,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降至45.4岁,加上民校自主招聘教师296名,总量超过过去五年招聘教师之和;今年我县又招聘在编教师260名,民校招聘教师326名,仅此一项每年县财政就增支教育经费1500多万元。”这样一组“硬数字”,让全县人民看到了县委、县政府均衡城乡教育发展的决心,我县退补相当这一做法荣获潍坊市教学成果奖。
  高崖水库库区小学充分享受到这一举措带来的“红利”。“这所全县最偏远的农村学校,目前是教师数量最足、平均年龄最小、学历和专业结构最合理的学校。”校长王仁川说。同时,我县还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支教,并将农村学校任教支教经历作为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进一步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数量足更需专业优。为加快新教师专业成长,我县除加强培训之外,还通过实施“导师制”和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活动,促使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快速提升业务水平。在骨干教师手把手的指导引领下,广大年轻教师不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各校教学一线的中坚力量。“导师制”和“青蓝工程”的实施,为全县教师队伍均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师资的均衡,缩小了学校之间的差距,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实惠。乔官镇小学校长徐亚林深有体会,“以前,学校之间师资水平差距比较大,农村学校办学质量普遍低于城区学校,择校成风,很多家长想办法把孩子往城里学校转。现在,城乡师资均衡配置,留在家门口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近两年我校学生基本没有流失。”

  聚焦办学质量均衡
  多举措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其实,在推动办学质量均衡方面,除培养和用好教师,县教育局、教研室在统筹推动城乡校际教研一体、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
  每周二下午,是昌乐县新城中学教师集体备课的固定时间。作为学科带头人,数学老师王少玲打开电脑,从FTP平台上调出了全县优秀教师的备课方案,对照自己的教案进行着精细化的修改。她说:“这份教案集中了全县优秀骨干教师的力量,知识点和微视频都精准而灵活,极大提升了我的备课和课堂教学质量。”
  不仅是备课,我县瞄准人工智能,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组织骨干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通研教材,集中磨课,交流完善,并形成共享资源。分别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统筹上传备课、作业试题及微课资源,实现教案、学案、课堂监测、作业、测验题“五统一”,全覆盖。“资源共享不仅仅是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整合了他人的长处,提高了备课质量,使老教师能够迅速适应新教法,使新教师能够快速成长起来。”县新城中学校长王立坤说。
  统筹各学段教育质量均衡,我县还探索成立了12个学校、幼儿园发展合作共同体,协同开展教学教研和质量监测活动,促进校际优质资源共享。实行镇(街、区)小学、幼儿园一体化管理,镇街小学不再设中心校,每所小学对应学区设立一所幼儿园,实行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发展。全县教育城乡均衡、区域均衡、校际均衡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为加快实现昌乐教育“211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整合责任区督学和教研包靠力量,强化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包靠帮扶措施,学段、学科和校际间质量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所高中齐头并进,及第中学、昌乐一中、昌乐二中三所高中学校办学质量均居全市前十强。实验中学、新城中学、外国语学校3所城区初中并驾齐驱。以这三所学校为龙头,对应成立了“实验中学——鄌郚中学、新城中学——红河镇中学、外国语学校——营丘镇中学”3对城乡初中学校联盟,在推进全县城乡初中教育质量均衡提升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机制优势。潍坊市教科院根据质量监测数据,充分肯定昌乐县教育均衡发展的“差异系数保持全市最好水平”。

  聚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让每个学生都芳华绽放
  “这8000块钱给我家里减轻了很大的负担,父母也不用为我的学费而发愁,我可以安心去学习,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在我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办理现场,刚刚步入中国海洋大学的钟玉美手捧助学贷款难掩内心激动。每年近万元的学费和住宿费,是这几天家里人的巨大经济压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让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据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张可明介绍,目前我县除生源地助学贷款项目外,全面落实高中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等相关政策,同时自2015年开始,还利用教师“爱心一日捐”奖金,创新开设了学生大病救助等个性资助项目,并根据困难学生情况,精准确定了13项贫困类型,完善基本信息库,对受助学生实行跟踪管理,把握就学动向,即时录入受助信息,确保各类资助金及时精准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2017年,全县发放各项资助金2290万元,惠及困难学生19717人次,为1085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775万元,为117名困难教职工发放资助金20余万元。县教育局被授予山东教育慈善奖先进单位、“爱心一日捐”和“三育资助工程”项目工作省级先进单位,并在全国精准资助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失学。少了任何一个孩子,昌乐教育的明天都有可能因此黯然失色。”张可明的一席话,道出了教育资助惠民的真谛。“2018学年我县计划资助1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包括幼儿园1400多名、小学和初中7000多名、高中1800多名,中职150多名。目前高中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已经在申请,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也开始申请。”
  城乡办学条件软硬件提升并举,各学段办学质量一体统筹,全面兼顾与个性化资助相结合,我县在推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步履坚实,成效卓著。我们亲身感受到,均衡公平为昌乐人民带来更多教育实惠。定位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新目标,昌乐教育不断夯实基础,正向着全面提升教育普惠服务水平健步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