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 正文内容
索 引 号: 004298457/2017-06906 分  类: 政策执行过程公开
发布机构: 县人社局 发布日期: 2017年03月22日
标  题: 昌乐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文  号:
内容概述: 昌乐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昌乐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昌乐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水平,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鲁人社发〔201644)、《关于印发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人社办发〔201668)和《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潍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潍人社〔20178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推进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 以下简称三化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的意见》(人社部发〔201644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厅字〔201639 )、鲁人社发〔201644号和潍人社〔20178号文件精神,以现有各专业化业务经办系统为基础,通过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优化重整标准流程、开发建设信息系统、有效整合公共资源、协同推进部门合作等手段,推进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工作目标

(一)在业务办理上,实现各项业务全县通收通办打破业务条块分割,在各业务领域数据库之间修路架桥,依托市局人社大数据中心,实现信息一处采集,各领域共享共用。再造业务流程,简化办事手续,实行全员柜员制,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在一体化工作平台上按照业务职责、授权和标准流程开展工作,信息系统内部形成相互支持、相互衔接的业务链,实现前后台、上下级、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以流程驱动模式,推行主动服务和业务下沉,在全县任何一个经办窗口受理的业务都按照三化建设平台统一设定的工作流程,限期驱动相关人员办理直至办结。

(二)在便民服务上,实现业务一点式办理目标。创新服务手段,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全县服务对象可就地就近在县、镇( 街、区)、社区三级服务平台中的任何窗口或随时随地在互联网、移动通讯工具以及广泛分布于银行、医院、商场、社区等公共场所的自助服务终端上,提交涉及县及各镇(街、区)的任何业务事项,均能享受到同城、同质、同效的均等化服务。

( ) 在监督管理上,实现可控性和精细化。建立前后台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明确责任分工,通过业务流程衔接,让前台事务性经办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后台政策性审核审批更加专业、精确,管理者可以随时、全程监督业务经办环节,更有利于提升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的水平。

(四)在决策部署上,实现科学性和针对性。通过统一的人社数据库,随时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关键业务指标,做到底数清、指标明,获取业务发展动态更加及时主动,发现业务潜在问题更加准确,研究对策办法更有针对性。

三、建设内容

(一)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

按照市局要求,与市级实现无缝对接,建立完善包括公共服务标准、业务数据整理标准、电子签章和电子档案标准等内容,全县统一规范的标准化体系。

1.公共服务标准

以实现网上办理为目标,以流程驱动为核心,建立从咨询、受理、审核、经办、反馈到跟踪服务的工作运行流程,具体内容包括:事项名称、设定依据、服务对象、受理单位、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办理地点、咨询方式、投诉监督等。逐步建立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公共服务事项服务标准,制定数据标准和电子档案标准等支撑体系,最终构建起涵盖全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业务,贯通县、镇(街、区)、社区三级公共服务终端的公共服务综合标准体系。

2.业务数据整理标准

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数据分为基础类数据、经办类数据、参数类数据和电子档案类数据,明确各类数据包含的具体内容。同时,明确各个环节录入数据的具体标准,确保全市业务数据标准统一,使数据成为优质数据、可信数据,更好服务于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服务于未来的大数据分析和领导决策。

3.电子签章和电子档案标准

统一电子签章表现形式,明确电子签章使用范围和应用方式,增强电子签章法律效力;明确电子材料归入档案管理环节、保存期限和数据形式,规避法律风险,完成网上办事最后一公里工作,实现网上办事安全、高效、可持续。

(二)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化系统

1互联网+人社服务应用

按照《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构建互联网+人社发展的创新能力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衔接有序、规范安全高效的互联网+人社发展格局。依托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省级集中的业务系统,建成事项全面、流程规范、调度灵活的线上业务服务组件资源池(线上业务服务云) ,打通线下经办和线上服务,实现网上办理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的应上尽上、全程在线,不断创新网上服务模式,建设包括统一移动认证服务平台、统一自助经办平台、统一医保在线服务平台、用户行为分析平台等在线应用支撑体系,构建创新驱动、开放融合的在线服务生态。从社会公众关切的社会保险、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家庭服务等领域入手,建设包括网上家庭服务系统、网上职业培训服务系统、网上创业服务系统、公共就业移动经办服务系统等在内的互联网+人社应用,让服务更加主动、智慧,让企业和个人获得更精准、更方便、更有效的公共服务。

2.公共服务标准化系统实现

在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对全县业务系统、服务系统等实施功能、流程、界面等方面的改造升级,用以支撑公共服务目录和流程的标准化实现、同城通办全县通办

3.升级完善异地业务系统

积极配合市局做好全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本地化实施工作,逐步实现全国范围的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进一步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退管系统,拓展系统应用范围,为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居住人员办理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提供便利服务。借助人脸识别、指静脉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推进待遇享受资格远程认证。

4.社会保障一卡通应用

按照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标准规范和密钥体系,拓展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在标准统一、功能兼容方面的优势,推动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充分用卡,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卡在其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领域内应用,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医疗服务一卡通和社会服务一卡通。

1)保障社会保障卡的基础应用,到2017 年全面开通应用目录中的102 项应用;

2)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卡的身份认证功能、即时结算功能和金融功能,将就医费用结算和医疗服务两者结合起来,使社会保障卡用于挂号、就诊、结算、查询打印等医院服务全流程中;

3)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卡在金融、民生、卫生等方面的广联性,进行跨部门业务和服务整合。

5.建设应用支撑系统

配合市局建设统一的认证服务平台、可信电子签章管理服务平台和应用程序性能监控系统,并做好本地化实施工作。

(三)构建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

1.区域一体化。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异地领取待遇等异地业务开展的基础上,打破区域之间的限制,依托档案电子化实现异地业务受理,依托流程驱动机制实现电子档案材料随业务流程自动流转至业务归属地进行审核审批,解决垫资跑腿等问题。

2.业务一体化。配合市局建设全市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三口合一系统,提供统一的业务与服务模式,为三项业务开展提供内容一致、变更衔接的业务信息,实现三项业务的共享协同,实现用人单位和个人相关登记信息的一点登记,全市共享,在此基础上,优化再造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业务流程,形成相互支持的业务链,实现功能互补和职能的有机统一。

3.前台一体化。配合市局建设全市统一的业务协同工作平台,提供统一系统登录入口,实现业务统一认证,单点登录,全市通行的业务协同模式,为内部业务经办和管理人员提供流程衔接、内容管理、信息发布、即时通讯、办公协作等服务。

4.后台一体化。配合市局建设全市综合信息共享检索系统,从逻辑上实现同人、同市、同库的应用效果。

5.纵向一体化。按照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原则,配合市局创建形成市、县、镇(街、区)协同服务的工作新格局,将我市建设的社会保险系统、电子档案系统、基金财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等统一接入到省市一体化集成平台,实现省市县数据共享,业务服务调用,业务流程互动。

6.横向一体化。推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减少纸质证明材料,支持住房城乡建设、公安、民政等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经授权的社会组织,核验参保身份和缴费记录。

(四)构建政务服务大厅职能管理服务

参照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做法,结合我县实际,建设政务服务大厅智能管理服务系统,涵盖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公共服务、效能监察等各个功能,将网上政务服务虚拟大厅和政务服务实体大厅有机融合,形成立体服务模式,使窗口前台和支撑后台实现一体化服务,实现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政务服务大厅的020 模式,着力从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运行支撑三个层面进行推进:

1.智慧服务。主要面向社会公众、单位等提供服务,包括自助终端、互联网站、手机网络、服务热线、智能咨询评价、智能服务导航、全媒体服务等内容。

2.智慧管理。主要面向驻厅窗口工作人员、政务大厅管理人员等,建设内容包括:业务监控、绩效考核、视频监控、网上监督、信息发布管理、智慧综合柜员、智慧排队预约、智能身份认证、电话回访等内容。

3.智慧运行支撑。主要包括智能终端设备,智能无线网络,综合监控管理平台,预警与安全系统及综合安保系统。

四、方法步骤

总体上,在市局的指导下,首先开展标准化建设,然后通过信息化建设,最终实现一体化建设。时间上,与市级同步,社会保险领域先行先试,探索总结积累经验,其他各领域逐步跟进。空间上,以现有市民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窗口、昌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等为基础,进行优化整合,并逐步向基层延伸。三化建设周期为两年半,所有工作定于20196 月底前完成。

2017 7月底前,按照上级要求制定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标准。包括:网上办理的数据标准、业务流程标准、电子签章和电子档案标准。参照市局确定县级综合服务中心网上办理事项清单,初步实现网络化办理。

201712月底前,县本级实现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标准化;参照市局制定就业创业、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与市局即时对接,实现互联网+人社基础应用、建成电子签章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综合服务大厅智能管理系统基础功能,建成就业参保用工登记三合一系统、综合信息共享检索系统和业务协同工作平台,开通社保卡的102 项应用。

20186月底前,县本级实现就业创业、劳动关系标准化,实现社会保险、就业创业和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的同城通办,参照市局要求制定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标准。

201812月底前,实现全县统一标准框架下的异地业务办理,配合市局实现全市统一标准框架下的异地业务办理;优先实现就业创业和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事项的全县通办,配合市局实现全市通办;与市局即时对接,构建互联网+人社云应用,建成认证服务平台、实现综合服务大厅智能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完善业务协同工作平台,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医疗服务和社会应用。

2019 6月底前,实现社会保险和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事项的全县通办,配合市局实现全市通办;与市局即时对接,继续完善互联网+人社应用,全面实现综合服务大厅智能管理系统功能。最终达到三化建设目标。

五、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三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成立昌乐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三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综合协调组、标准化组、信息化组、一体化和基础保障组四个工作组组成,其中,标准化组又分为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四个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综合协调组负责文字材料、建章立制、调研宣传、后勤保障等工作。标准化组负责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领域政策梳理及业务流程的收集、整理、核对、完善。信息化组负责与市局信息化组和县信息化有关机构对接,统筹制定信息化技术对接方案、与外部门资源共享以及与软件开发公司的沟通协调。一体化和基础保障组负责对外业务协同的综合协调和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承担县本级三化建设的资金筹集、设备采购等组织协调任务。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牵头责任。三化建设各牵头科室、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主动加强上下联络沟通和对对口业务的工作指导、调度,其他科室、单位也要安排专人或者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积极配合好牵头科室、单位,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服从县局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指挥,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为三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人力、设备和资金支持,确保三化工作全县同步推进。

(二)强化协调配合。三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既要遵循和服从全县统一的工作规范和要求,又要积极建言献策,探索、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对存在差异的政策、标准,应本着以人为本,大局为重的原则,强化协调配合,认真完成各自业务的调整规范以及与三化机制的业务对接工作,确保全县政策和业务流程统一无差别。

( ) 强化督导考核。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工作进度,定期对三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调度、通报进度,并做好综合验收工作,切实督促各牵头科室、单位保质保量地完成三化建设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201732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