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 正文内容
索 引 号: 004298836/2016-05501 分  类: 部门镇街会议
发布机构: 县司法局 发布日期: 2016年08月12日
标  题: 我县部署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文  号:
内容概述: 我县部署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我县部署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近日,县委、县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全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安排部署,为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惠及全民、保障有力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提供适应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法律服务,提高社会建设法治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意见》指出,要围绕“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实现“一站通”、“一线通”、“一网通”,确保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公共法律服务。一是加强实体平台建设。建立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资源,采取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设立镇(街、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采取引导、咨询、投诉、受理、办理等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建立社区(村居)法律服务室(承担司法行政工作室的工作),着力解决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加强热线平台建设。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将法律援助热线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二线合一”,整合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纠纷调处、法治宣传等服务职能, 建成集业务预约受理、提供法律咨询、普及法律知识、疏导群众情绪、指导群众维权、接受社会监督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实现法律服务“一线通”。三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整合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打造一站式网上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设置“找律师”、“办公证”、“求法援”“寻鉴定”、“要调解”、“学法律”和“法律地图”等栏目,形成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流程科学、运行高效的网络运行体系,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推进法律服务在线咨询等信息平台建设,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及时便利、专业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意见》要求,要围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加快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各个领域各类群体特别是城乡困难群众延伸,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一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实施普法和依法治县规划,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化解纠纷、维护权益。完善法治进校园工作机制,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以案释法、媒体公益普法等制度,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创建活动,构建点面结合、互促共进的法治创建格局。二是大力实施法律援助。认真贯彻《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强化法律援助政府责任,进一步降低门槛、扩大覆盖,把更多低收入群体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参与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有效维护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优化法律援助程序,探索经济困难证明个人声明制度,做好重点人群的法律援助工作。三是积极开展公益性基础法律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基础,面向弱势群体、小微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积极发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辩护、代理、公证、司法鉴定等服务业务。实施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推行“周末律师”制度,实现“一村(社区)一顾问”,推动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继续实施律师陪同县级领导接访制度,全面推进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以及代理申诉工作,促进当事人便利维权。四是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建立矛盾纠纷预警预报、排查调处、应急处置、联动联调长效机制,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加强法律服务质量全程监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一是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操作规程,明确各类别公共法律服务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等,逐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标准体系。二是强化公共法律服务质量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评价、反馈、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公开等制度,积极开展案卷质量评查、建立执业诚信档案、质量跟踪检查等工作,规范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行为,确保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三是打造具有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品牌。总结我县公共法律服务实践经验,根据法治建设内在要求,积极探索法律服务多元化提供模式,着力在标准制定、衔接联动、融入融合、精准服务等方面创新突破,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构建科学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