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 正文内容
索 引 号: 00423391X/2017-00202 分  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发布日期: 2017年02月02日
标  题: 2017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文  号:
内容概述: 2017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2017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2017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2017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紧紧围绕局党委提出的“崇实重干、创新争先”的总体要求,以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有效处置为目标,按照“抓规范、抓重点、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强化各项综合措施落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一、抓好传染病综合防控,确保不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

    充分发挥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着力做好疫情监测与分析研判,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强化对寨卡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等新发、输入性传染病及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人禽流感、出血热、布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性紫殿、麻风病、性病等重点或高发传染病综合防治,疫点疫区及时处置率100%。建立传染病疫情漏报年度调查制度,重点做好流感临床病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慢性乙肝、戊肝、性病等常见和易漏报传染病的发现与报告,努力提高报告及时率。

    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会同教育部门启动实施“学校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加大学生宣传干预力度。强化“治疗就是预防”的观念,根据《潍坊市艾滋病定点医院评价标准》,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职业暴露处置工作,形成定点医院与疾控机构医防结合新机制。积极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活动,提高艾滋病综合防治能力。

    深入开展“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逐步推行“结防机构、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位一体结核病综合防治新模式,巩固发现率,提高治疗管理率。加强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报告工作,提高结核病患者总体到位率。强化耐多药肺结核疑似患者筛查、在治患者治疗管理和随访督导工作,提高耐多药结核病防控能力。加强学校结核病疫情监测和控制,降低聚集性疫情发生。

  加强麻风病症状监测,提高发现率和及时治疗率,巩固麻风病防治成果;加大性病宣传力度,提高梅毒等重点性病规范治疗率,控制重点性病疫情上升趋势;巩固县级消除疟疾工作成果,做好消除疟疾市级考核评估工作。

  在山东省开展“预防接种信息化推进年活动”和潍坊市创建“免疫预防规范区”的统一部署下,努力提高我县预防接种单位规范化管理水平。做好与预防接种单位新标准的对接和资质复核工作,提高我县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成率,对未建成数字化接种门诊的乡镇卫生院要利用接种门诊房屋搬迁或改造的时机,改善接种门诊用房环境。同时,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探索有益的预防接种主动服务模式,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指标为引领,继续坚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月通报制度。同时,强化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责任区域查验制度,落实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病例疫苗接种记录核查与责任追查制度,加大接种数量质量核查力度,有效预防疫苗针对传染病暴发。

   严格按照《潍坊市第二类疫苗采购市级议价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第二类疫苗接种品种、采购、运输、储存、告知、接种等制度。加强疫苗管理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实行逐级督查和疫苗采购、使用、价格等有关信息社会公开制度。建立预防接种工作群众有效投诉与考核评价结果挂钩制度,落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鉴定、补偿和关爱救助措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托幼机构保育员、幼儿教师消毒知识培训,加强托幼机构空气、玩具、书籍、门把手、饮水、餐饮具等消毒指导。会同教育部门开展托幼机构常规消毒质量监测,将监测结果列入机构校验依据。

    二、抓好慢性病综合防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期望寿命

  做好死因、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监测报告工作,推进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疾病监测终端信息化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漏报率。建立重点慢性病监测数据漏报率年度调查制度,努力提高规范报告率和报告质量。及时分析并发布包括人均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等主要健康监测信息及干预措施,强化一级预防和不良行为干预,努力降低慢病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大力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引导广大城乡居民树立健康意识,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会同体育、教育、市场监管、农业、商务、工会、妇联部门制定《昌乐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维持健康体重行动方案》,启动实施维持健康体重行动。加大重大公共卫生慢性病防控项目执行力度,着力提高癌症早诊早治及脑卒中、心血管病筛查干预等项目工作质量。进一步巩固联合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工作成果。全面做好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迎审工作。

    加强碘缺乏病、氟中毒等重点地方病防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建立尿碘监测实验室建设及监测工作财政补助制度,抓好碘盐、尿碘及氟中毒病区水质监测,提高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及安全水饮用率。

    组织完成中央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项目。

  三、抓好精神疾病综合防治,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水平

  按照《山东省心理健康服务与精神障碍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方案》要求,会同综治、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社、工会、妇联、残联、老龄办启动我县心理健康服务与精神障碍综合防治试点工作,落实部门、单位职责,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试点工作实现预期目标。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年度督查制度,提高心理咨询门诊(室)规范化建设和运行水平,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继续组织开展心理咨询师强化培训与能力训练,提升心理咨询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会同综治、民政、财政、人社、公安等部门做好“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医疗救助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提高严重精神障碍病人规范化治疗率、治疗稳定率和社区管理率,减少肇事肇祸率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率。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确保全县检出率4.5‰以上、规范管理率90%以上、治疗率(服药率)65%以上。扎实开展创建严重精神障碍综合防治示范区活动,完善创建标准,不断提升精神卫生总体水平。完善卫生计生、公安部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通报制度,提高严重精神障碍病人社会管控水平。 

      四、继续实施适龄儿童免费牙齿窝沟封闭防龋项目,逐步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

  进一步加强县级牙病防治中心建设,提高口腔卫生技术支撑能力。继续将小学二年级在校学生免费牙齿窝沟封闭防龋工作列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落实项目补助经费,会同教育、财政部门完善实施方案,全力做好项目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工作。

  制定完善牙齿窝沟封闭考核办法,提高项目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升牙齿窝沟封闭质量,确保口腔疾病筛查率、口腔健康档案建档率均100%,学生总体封闭率90%以上,符合窝沟封闭适应症且自愿接受的目标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率100%,封闭3个月后脱落率5%以下,有效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充分利用“全国爱牙日”等契机,加大全社会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85%以上、正确刷牙率80%以上。

  五、健全完善应急机制,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有效处置

  深入推进卫生应急知识“五进”集中宣传活动,提高城乡居民突发事件防范意识与能力。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和运行工作程序。修订完善应对传染病、中毒、生活饮用水、核与辐射事故、重大自然灾害等各类专项卫生应急预案。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风险评估机制,落实监测预警制度。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伍,落实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及各类卫生应急队员社会保险措施,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健康安全保障水平。

      加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全国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实施力度,提高卫生应急规范化水平。组织县疾控中心、综合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装备达标活动,提高卫生应急装备达标率。适时开展以装备展示和力量拉动为背景的应急演练,提高现场处置能力。完善通讯保障措施,强化应急值守,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及时有效处置率100%。

  加强疾控与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水平

  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的意见》和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山东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装备项目管理办法》《山东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装备项目实施方案》,加快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达标建设,实现年度建设目标。

  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镇(街)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检测网络,落实《潍坊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管理暂行规定》,镇(街)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建成率、质控合格率均达100%。加强县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建设。加强县级结防机构结核病实验室建设,提高痰培养能力。完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性病实验室建设,梅毒检测质控参与率、合格率均达100%。推动县级尿碘监测实验室建设,年内建成县级尿碘监测实验室。

  深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努力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分类做好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疾病、地方病防治及免疫规划、卫生应急、口腔卫生、检验检测等综合技术培训,有效提升疾控应急队伍素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总工会、妇联等部门和团体举办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技能大赛,提高应对重大疾病能力。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重点工作科学评价体系,提高疾控与应急整体工作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