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 正文内容
索 引 号: 00423391X/2022-98600 分  类: 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县卫生健康局 发布日期: 2022年01月26日
标  题: 2022年全县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文  号:
内容概述: 2022年全县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2年全县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2年,全县卫生健康工作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重点做到“四个一”,即围绕一个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突出一条主线: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大提升、大发展;坚守一条底线:坚守疫情防控底线,确保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实现一个目标:实现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双提升”,推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健康昌乐、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一、守牢疫情防控底线,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1.毫不松懈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盯紧重点行业人员“应检尽检”,做好3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坚持“人物同防”,规范做好境外返昌人员、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昌返昌人员、省外疫情重点地区来昌返昌人员服务,配合做好冷链、非冷链相关企业核酸采样检测等工作。抓紧抓实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技能培训提升、疫情应急处置等工作。发挥发热门诊等“哨点”作用,盯紧抓实院感防控工作,发挥县院感质控中心作用,开展院感“四级”巡查,形成较为完善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确保实现全县医疗机构“零感染”防控目标。 

  2.全力抓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县疾控中心达标通过全省综合评价,持续推进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加快推进县传染病医院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完善储备物资轮换等制度,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需要。 

  3.持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扎实做好预防接种、免疫规划,艾滋病、结核病、性病、麻风病防治,重大传染病防控及预防医学会日常业务工作。加强县疾控中心、皮防站、精神卫生中心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力争年度各单项考核在全市名列前茅。继续做好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1岁儿童免费接种水痘疫苗、2岁儿童免费接种1剂次13价肺炎疫苗、6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中小学生视力筛查、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等民生实事,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医疗服务能力新提升    

  4.抓好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建设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单位为契机,在县人民医院大力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防融合提升、中医药健康促进“四大工程”,在2022年底前形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昌乐模式”,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供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改革样板案例。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做大做强县人民医院市级综合类别区域医疗中心、市级肿瘤专科类别区域医疗中心,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医学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市级高水平医院。发挥县级医院在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提高县域就诊率和基层首诊率。建立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提高医疗救治能力。 

  5.抓好乡镇卫生院快速发展。加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按照一年建成一个、三年全部建成的计划,加快鄌郚、营丘、乔官3个医疗次中心建设,2022年重点建设营丘中心卫生院。积极推进县立医院参照二级医院管理,年内力争通过参照二级医院管理卫生院市级评审。抓好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力争年内每处卫生院至少创建1处县级特色专科,全县再创建3-6个市级特色专科。抓好医防融合、绩效考核、特色专科、队伍建设、能力提升五项关键措施落实,推动基层卫生院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6.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强化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不低于90%、80%目标。强化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建立优先使用激励机制。加强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应对,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评价。继续加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管理,确保群众受益。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加强抗菌药物、麻精药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开展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作用,加大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水平质控指导。 

  7.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全市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为契机,以“三高共管、六病同防”为抓手,将基本公卫与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医疗等工作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公卫撬医疗,医疗促公卫”,不断提高居民获得感、满意度。加强信息化务实应用,使基本公卫系统与HIS系统、妇幼系统真正融合,不断提高档案使用率,提升采集信息水平,为取消纸质档案打下坚实基础。加强镇村一体化管理,强化村卫生室建设,进一步明确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管理标准,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好国家卫生乡镇、省级卫生村、卫生单位创建工作及其他爱国卫生活动。 

  8.加强卫生监督工作。大力开展“蓝盾行动”,持续加大监督执法办案力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监督覆盖率、“双随机”完成率、监督员人均办案数等指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入开展尘毒危害专项执法、打击非法行医、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等专项监督检查。积极推进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应用山东省智慧卫监综合管理平台,做好省“双随机一公开”信息系统试点工作。加大执法终端利用率,严格执行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等制度,依法办案、规范执法。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消毒产品生产企业、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等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全面完成国家“双随机”任务监督抽检和省、市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督抽检及“互联网+监管”信息录入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积极落实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不出问题。 

  三、突出传统医学,推进中医药工作实现新发展 

  9.继续推进政府办中医类医院设置与建设。依据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要求,合理设置相关科室,配齐相关医护人员、设备等,充分发挥中医院龙头作用,带动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继续建设昌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选派人员进修学习、上级医院专家定期到院坐诊,使医院中医药特色更加突出,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专科优势明显增强。 

  10.继续深入挖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特色技术。各乡镇卫生院能够运用6类10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村卫生室配备相关中医诊疗设备,能够开展4类6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进一步拓展中医药业务范围,力争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带动基层卫生院整体服务能力提升,打造“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服务新格局。 

  11.加强中医后备专科人才培养。积极申报省“五级师承”项目,通过“师承带教”加大中医人才培养,推动中医学术传承。选派医德医风好、中医基础知识扎实的中青年中医参加省、市级人才培养,大力培养“西学中”人才,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疾病的中西医合人才,推动西医临床医生向中西医结合人员转化。适时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专题、专门培训,夯实基层中医药网底。 

  12.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六进”宣传教育、“中医药周”、“膏方节”等,广泛宣传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持续推进“全民艾健康”行动计划,培育特色艾灸示范点。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四、关注特殊群体,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 

  13.提升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9/10万、4‰、5‰以内;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0%以上,叶酸服用率达到90%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9%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8%以上;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筛查率达到98%以上;适龄妇女免费“两癌”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3%以上,免费产前筛查率达到90%以上,继续为新婚夫妇免费提供一次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筛查(SMA)服务。持续强化母婴安全规范管理,健全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快提升全县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织牢织密县、镇、村三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体系。 

  14.持续做好老龄健康工作。认真做好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和百岁老人免费奶粉发放工作,持续推进“银龄安康工程”。落实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政策。加快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开展好敬老宣传和庆祝老年节活动。 

  15.完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做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根据省市要求,规范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2022年,建成1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托育服务机构,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个,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建立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做好计划生育家庭各项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政策落实,做好企业退休职工中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养老补助和城镇其他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政策落实。 

  16.持续打造计生协会工作品牌。深化家庭健康促进行动,做大做强家庭健康促进、青春健康、优生优育服务等品牌项目持续实施“暖心行动”,认真落实精神慰藉、走访慰问、志愿服务、保险保障四项制度,推动落实双岗联系人、就医绿色通道、家庭医生签约三项制度,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帮扶活动,推进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以中国计生协暖心家园项目为带动,加大“暖心家园”帮扶阵地建设。全面深化“乡村振兴·协会同行”行动,推进新时期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进一步完善“支部领治、协商共治、互助自治、教化促治”机制,推动新时期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转型升级 

  17.做好红十字会工作。广泛传播红十字精神,创新红十字人道传播方式,以“红十字博爱周”“红十字博爱公益项目”等特色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群众应急救护培训,不断提升红十字会影响力。扎实做好人道救援公益项目,继续实施“小天使”“阳光天使”等人道救助项目,开展博爱进万家活动。大力推进“三献”工作,扩大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做好造血干细胞、遗体(角膜)、器官捐献志愿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建设。 

  五、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进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18.持续推进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建设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落实国家和省医养结合服务指南和标准规范,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监管,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规范、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5年,医养结合机构人员持证上岗率90%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90%以上,医疗、养老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全覆盖。 

  19.发展壮大医养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新院区二期项目、中医院康乐园项目、鄌郚中心卫生院应急医疗救治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搬迁。培育和推广卫生健康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康养与中医中药、体育、康复、健康管理等业态融合发展,推进体卫融合、文旅康养融合。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康养产业联盟,引入高端资源,强化协作运营,提高康养文旅市场化、品牌化水平。 

  20.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开展产业招商,引进优质资源,助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医养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库,坚持定期调度,协调解决遇到的难题。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持续加强县域内医疗机构与国内名医、优秀医疗团队合作。 

  六、强化保障支撑,筑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基石 

  21.加强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发展能力。扎实抓好党组织按期换届、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灯塔-党建在线”系统维护,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全面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加强重点领域发展党员工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深入开展中共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活动,积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提高系统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报告制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22.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院长队伍管理,通过组织外出学习、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推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能力。继续开展城市医生下基层服务工作。落实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政策,合理确定到基层服务人员,组织好职称评聘、工资福利、人事管理、机构编制等工作。继续组织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三年培训计划。加强人才引进,扎实做好县级医院和基层卫生院人员招聘工作。大力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落细落实“周总结、旬分析、月通报”工作实绩记实办法,在全系统营造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干事创业氛围。 

  23.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力争达到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水平。继续加大电子健康卡推广使用力度,逐步实现电子健康卡代替实体卡,相关诊疗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利用,优化看病就医流程。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推广“互联网+”医养结合智慧化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居家养老等服务。 

  2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县级融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平台做好卫生健康工作和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加强“健康昌乐”微信公众号管理运营,扩大传播力、影响力。加大政务信息报送力度,提升政务信息工作水平。加强“学习强国”“山东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的使用和管理,力争注册率、活跃度排名持续保持全县前列。抓好意识形态、文明创建、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 

  25.加强风险防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加强消防重点部位和重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组织对全县各医院进行安全生产督导检查。探索和推动全县医疗卫生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继续加大信访隐患排查力度,盯紧各级“两会”、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节点,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加大信访案件化解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落实专人包靠,及时有效化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