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魏家庄小学徐一波:在惊喜和惆怅中守望

发布时间: 2018-09-14     来源:
 

读着时间寄来的深秋。从记忆的乡村出发,又回归到记忆中的乡村。我们既惊喜乡村点点滴滴的发展进步,又惆怅发展进步中的蜕变和失落,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冲击,人类繁荣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以说是惊喜中满含惆怅,惆怅中满含惊喜。早在2015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已指出,新农村建设要“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流淌在我们血管里的汩汩文脉。守住这股文脉,就是守住乡愁。

乡村承载乡愁,是许多人的心灵故乡。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大都对乡村有着铭心刻骨的感受,或是痴爱有加,或是避之不及。没有谁不眷恋生养自己的土地,没有谁不深怀刻骨铭心的乡土情结。乡土情结又可以跨越疆界的羁絷,冲破宇宙时空的隔阻,无时无地不植根在所有人的心间。抹去记忆的积尘,我看到了童年的乡村,那是一篇抒情散文,大段大段的情节如同山涧的溪流,潺潺地流淌在我的思绪里。当我们站在故乡深处的麦田、老宅或者村口,以特有的民间立场、乡土观念和赤子情怀,把个人的命运、乡亲的命运、时代的命运,与乡村的命运缝合起来,融为一体,在惊喜与惆怅中,守望乡土的草根,守着这安身立命的家园,望着那精神的泥土芬芳着实现自己的梦想。老井、石磨、老宅的枯荣,乡亲、地邻的甘苦、分合,都承载着一个乡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历史与现实,人文与地理,人类与自然,都在上演着一台不施粉黛的民间戏剧。乡村虽小,可台小天地宽,戏小道理深。乡村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大背景,回旋着一个时代发展的生命跫音。作为民俗文化代表的“二十四节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顺天应时的理念;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戏,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日渐兴起,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成为人们争先前往的旅游地。所有这些乡土元素,就像浸入血脉里的遗传基因,融入骨髓里的深沉爱恋。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今,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可以说从乡土到混凝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状态,这是中国正在走的路,是一个漫长而又不可避免的过程。只有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毫无疑问,混凝土都绝对不是终点,但我们要想走得更远,至少要先到达这一站。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抓住时代的脉络,紧跟时代,再幸运一点,还可以对时代推波助澜一下。

 

扫一扫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