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实验中学张素兰:好课的三种味道

发布时间: 2018-09-18     来源:
 

古人云:“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说,读书有三种味道: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味如喝美酒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味道,作家就是烹调的厨师。

文章有“味道”,课堂亦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教师上的课有不同的“味道”,什么是课的味道?什么是好课的“味道”?味道,就是让人回味的东西;好课就是让学生不断想起、不断回味的有历史味的课。以我听到的马春燕老师的《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一课为例,探讨一下历史味道的好课,而且是有三种味道的课。

好课要有“学科味”。这节课是历史课,就有历史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运用历史地图,体现历史时空观念。一开始,通过题目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时间脉络。明朝是郑和下西洋,清朝是闭关锁国。出示图片,提问:“图中的三宝指的是谁?”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搞清楚地理位置。再如,通过出示地图了解南洋的地理位置等。这种设计更符合历史发展的时序性,有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通过历史地图更好地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相互关联,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提高了学生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分析的能力。

二是通过相关材料,突出史料实证。在讲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出示资料,解读目的。材料如下:“今大明王朝,社稷安定,国力雄厚,为宣扬大明国威,朕锐意通四夷,今求才负经纬,谦恭谨客之贤臣远下西洋,宣德化而予远人。钦此!”这样,学生很容易解读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再如,通过郑和的一段话,引导学生思考在航行中郑和会遇到哪些危险?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道)。出示资料后提出问题:一是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二是提问闭关锁国的原因。本节课中,老师运用了大量的史料,通过史料知识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是本课的一大特色。通过史料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解释历史的能力,包括能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科学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的能力。

好课要有“探究味”。这里的探究味有三层意味:一是指好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课不受学生欢迎。二是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三是指好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马老师的这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为主,突破重难点,在分析中构建正确的历史评价。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导学案。再如,老师提出“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指的具体什么地方?谁能通过手头的资料搞清楚。这样教会了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册,搞清楚地理位置。也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探究欲望。老师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

好课要有“色香味”。“子在奇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音乐如此,好课也有回味无穷之妙。因为,有回味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喜悦、一种成长;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引领、一种修炼、一种期待。好课的味道,靠技艺“着色”。靠情感“添香”,靠思想“提味”。

本节课中,马老师通过分组合作学习,61组,合作谈论,展示结果,点评学案,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点评学生的探究题目。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讨论、归纳得出正确的观点。运用加分激励机制,教师运用鼓励性语言,随时点评,激励学生参与竞争,课堂参与面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课堂上闪现的是学生思维的异彩,没有固定模式的答案,处处是学生自己的见解,生成性成为课堂的亮点。

只有把生命投入课堂,才能上出有生命的课,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说:“我们的学生只有一次6岁、一次一年级、一个童年、我们不可以有半点不珍惜不珍惜学生的生命。每当我走上讲台,我就在想,在今天这节课上,我生命中的45分钟和孩子们生命中的45分钟共同度过、共同消失。我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消失在一起,我要用我的真诚感染学生,我也将感受到学生的真诚……”如果站在用生命拥抱生命的高度,课堂就会充满情感,就是好课的味道。

 

扫一扫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