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实验中学张素兰:致敬终将逝去的青春岁月

发布时间: 2020-02-24     来源:
 

——听蒋勋《细说红楼梦》有感

忘记有多久了,不再触摸那段春春的岁月,却没想到今年这个超长年假中宅家的静静日子里遇见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只听到开篇音乐--王国雄的夜来藏情、书香典藏音乐50首中的《山野幽居》,便一下触动了心弦,温暖磁性的声音缓缓道来——此红楼非彼红楼,别有洞天,茅塞顿开。想说我的耳朵恋爱了,未免有些做作和夸张。只是习惯了在寂静里聆听似一场期待已久的重逢,似一场难以忘怀的初见。

《红楼梦》应该是很多人的最爱,我也是从少年就开始读,很难体味其精华所在。总觉得有些朦胧,似有云雾笼罩。听了蒋老师的课,感觉几十年白读了。蒋老师用富有魔力的语言把古代的人物的对话,穿越到现代的生活解读,把作者写作技巧和谐音的影射用意分析得入木三分,老师的分析丝丝入扣,层次分明,尤其是读到《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一章时,看到宝玉急于要和秦钟相遇,急于上学那段,随着舒缓的音乐慢慢展开了少年时期尘封的记忆,那是我生命里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那时上学,我们是在离村五、六里路的地方上初中,我们一个村住得近的孩子们呼朋唤友,一家一家的等,一大帮小孩子结伴同行。放学了,也是一个教室一个教室等齐了一起回家。其中还要走一段庄稼地的小路,尤其是收割玉米那阵子,大家在地里寻找有可能甜的玉米秸,掰断了拿在手中,用牙把皮啃掉,然后吃瓤,就像啃甘蔗一样,那时牙好,人也皮实,只觉得很甜,也不怕吃坏肚子。大家一路说着话,男孩子一队,女孩子一队,唱着跳着往家走。少年的心天上的云,飘逸多变却是清透自然,怀念那段青春岁月的时光......

听《红楼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宝玉上学前辞别家人那段,袭人那如姐姐、似妈妈的千叮咛、万嘱咐的情感让我特别感动,一次次戳中了我的泪点......

“宝玉未起,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坐在炕沿里发闷”。只这一句,让我想起我上学时的场景。那时,我也就是十三四岁,上初一。学校离家很远,中午在校吃饭。经常我们姐弟三个人还在被窝里,母亲早起为我擀饼。那时生活不好,大多时候我们是吃掺了玉米面的馒头,很少能吃到饼。所以,在炕上,朦朦胧胧中,闻到了白面饼的香味。赶忙穿衣下炕,姐弟三个就先撕扯开饼解馋。然后,妈妈专门给我留出一张,放上咸菜,用布包好,收拾在书包里,让我在学校中午吃。

这时耳边,继续听蒋老师开始细说袭人的细心和深情。“但有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玩闹,碰见老爷不是玩的,虽说奋志要强,那功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是叮咛,是关心,也是疼爱,仅仅十几岁的女孩子,那么懂事,那么成熟,而且用情很深。“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看,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着他们添。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这是真正的妈妈的心事,这是母亲对孩子的细腻的疼爱。其实,人世间的情深是体现在生活的小细节中,最好的文学是真,也要有细节。这段细腻的精彩至极的描写通过蒋老师的解读,很容易使我们想起自己上学时亲人的照顾。

记得上初一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路径难辨,而学校离家又远,路途中还要上沟爬崖。母亲竟一夜没睡,早上很早就起床了,吃了早饭就去送我上学,因为她不放心我们一起上学的玩伴。结果上小学的小妹和五岁的小弟非要一块去。于是母亲背着小弟在前,我和小妹在后,在银妆素裹的雪野里走过了村里的羊肠小路。爬上一个很陡的崖头,一阵凛洌的西北风卷着雪花猛地扑向我们,母亲摔了一个趔趄,差一点摔倒,呛得小弟一个劲地咳嗽。此时,天已经明了,我看见小弟的脸蛋冻得又紫又红,开始往下流鼻涕,小弟的帽子沿和母亲、小妹头上围巾的打结处凝结了冰柱,鞋已湿透,裤角上沾满了冰雪,那时的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这份浓浓的母爱,也不懂得母爱的光辉,但我还是执意让母亲和小弟、小妹回去了。当时我看见她们一高一矮站在雪地里,不停地跺着脚,看着我一步步走远,直到我们谁也看不见为止。

蒋勋老师将特别善于从生活的视角去解读文学。他口中的文学,一点都不伟大,也一点都不枯燥。文学之美,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能打开我们内心坚硬的贝壳。正是蒋勋老师的质感声音,细腻情感,带我一起发现文学之美,生活之美,从而想起了那段青葱岁月和那份浓浓亲情。

而顽童闹学堂一段,使我不断地回忆青涩的青少年时期种种不切实际的幢憬和做法。也第一次从蒋老师口中听到借《红楼梦》道出对于花季少年的教育观,原来当老师,站在成人的角度教训学生,自以为很有道理,而效果甚微。当母亲教育孩子,也很自以为是,但他们却不认同,一直有所困惑。今天听蒋老师的细说《红楼梦》,才幡然大悟,很多问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要有同理心,否则就是对牛弹琴,表面上他服了你,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

这么多年《红楼梦》于我一如一张完整的牛皮,风干了又揉皱了,放置于我家的书橱内,很少去触碰它,害怕碰碎它某皱边或拐角。因为原先读它,觉得它如此完美,可又那么飘遥不可及。再后来还是一头雾水两眼迷茫,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完成对它的欣赏。正是沙哑的二胡音色和圆润流畅的竹笛随着蒋老师的娓娓道来,描绘出大观园里鲜活的年轻生命,使得这一整张坚硬又易碎的牛皮慢慢舒展开来,我将继续跟随老师用心倾听着,看着老师如何将它输入营养灌注血脉,使得这头牛充满生机的站立于眼前,甚至让我了解了它的四肢百骸的组成原理,让我看清楚每一个舒展的穴位、毛孔,从而能一览这座文学巅峰的奇异风光。

现在,很多孩子热衷于外国文学,我总觉得,对于一个中国的读书人来说,如果没读过四大名著尤其是《红楼梦》,其实严格来说不算是一个读书人。《红楼梦》能给予我们的是方方面面都有,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

愿在这抗疫的日子里,我们的孩子在完成假期老师的辅导作业后,再选择比如听书、绘画、书法之类提升素养的科目,能够与伟大灵魂在书中相遇,从而找回最纯粹的自我,重新认识到很多曾经笃定的生命真谛,收益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滋养!

我也仅以此文致敬终将逝去的青春岁月。

扫一扫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