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实验中学张素兰:课前,您紧张吗?

发布时间: 2021-01-25     来源:
 

前段时间,网上一段视频令人感动,一名教师因为连续上课,神色略显疲惫,走至教室门口,快速调节自己的表情,不停的面带微笑,直至自己满意才走进教室。对他来说,不管自己有多累,但给学生的永远是阳光、快乐和满满的正能量。

曾经听过一名知名的特级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体会:“我在每次上课之前心情总会习惯性的紧张,这时我都要把自己的情绪努力调整到最佳状态才敢走进课堂——因为课堂是最神圣的地方,容不得我有半点的懈怠。”这位名师学识不可谓不渊博,教学经验不可谓不丰富,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更是在常人之上。但每到课前仍然会感到一种压力、一种紧张,这正源于其对事业近乎神圣的态度,源于其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多年前,我听一名语文教师讲“大堰河——我的保姆”,我在听教师朗读时那种如饮甘霖如饮醇酒的现场感受实是在让人陶醉其中——我只觉得朗诵者整个生命都融入到文本中去了,朗诵者的情感随文本情感的起伏而起伏,朗诵者的想象和联想随文本内容的跌宕多姿而不可遏止。听课者如沐浴春风,如醉如痴。那时,我就特别羡慕在讲台上纵横捭阖,妙语连珠的老师。反观自己,经常在课前就莫名的紧张,神色凝重甚至有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是夸张,直至今天上课前我还会莫名的紧张。

曾经看孔庆和、赵冰玉老师写的一篇《凭什么你为人师》的文章,文章中说,如果教师不能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教学,不能备好每节课,不能认真地批改好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不能严肃地对待每一次质量检测与评价,那么你用什么来教育学生?你凭什么为人之师?学生又向你学习什么呢?那时就觉得自己的责任特别大,当看到学生那一双双求真、求善、求美的眼睛,我真的生怕自己失之毫厘而致学生谬以千里?如果我在课堂上信口开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我又如何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认认真真,扎扎实实?……

还有一位生前总是被课前紧张感所困扰着的名人,他便是散文界的泰斗、教育界的大师朱自清先生。朱先生的一位同事在回忆朱自清的教学生涯时谈到,朱先生把上每一节课都当成大事对待,哪怕上的是很熟的教材,在上课之前,他还要精心设计,仔细预备,一边走上课堂,一边还是十分的紧张。按说,以朱自清先生的学识修养,业务功底,什么课都应当驾轻就熟,易如反掌,何以总是紧张而至于十分?无他,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然,读来让人敬仰。

这几天,我在读吴菲教师的《致青年教师》的课前紧张是正常的一篇文章,吴老师也谈到,每学期开学前他就比较紧张,甚至怀疑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直到有一天钱理群老师到他的学校开选修课,开讲前一天,钱老师说,他也有些紧张,每次面对新一届学生,他都会这样,他担心学生不接受他。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便释然了。钱理群教师大学毕业在贵州教中专校,后来在北大任教,四十多年的教龄,仍然如此,我感到紧张就更不算什么了。

所以说,但凡在课堂上从容不迫、挥洒自如把课上得如同行云流水般具有大师风度的教师,其实课前他一定做足了功课,他已经严谨、审慎地对待自己教学中的每一个枝节、每一个细节,所以,他的教学才日臻佳境。课前的紧张、焦虑正是在为课堂上的从容、洒脱蓄势;紧张感来自于追求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而课堂上的从容自若乃是在这一根基上的绽放的花朵。

一名教师,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学生,才会在意学生对他的态度,在意学生的接受度。课堂是教师言传身教的圣地,是教师通过自身的品行人格完成对学生人格培养的潜在课程,教师的言谈举止、精神品质、人格魅力同样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所以说,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是在教学生做人。如果一个教师底蕴浅薄缺乏才气,情感苍白缺乏诗意,何有神采飞扬的底气?何有诗性彰显的课堂?又何以面对鲜活的青春生命?何以引领大气磅礴的人生?何以鲜活你的课改课堂?又何以让学生接受你?

当然,年资高了,课堂教学进入化境,以神遇不以目视,什么都置之度外,也许会很从容。我任教近三十年,却一直未达到那种境界。

我在课前也问过我的学生,我上课,你们紧张吗?”“还算好,我只怕您提问,如果您没注意到我,我就不会紧张。

其实,在课前,学生往往也紧张,他或许在想:老师这节课会不会提问我,他能不能接受我,他会有什么样的要求,我能不能达到他的要求……

课前,老师和学生或许有紧张的心理,是很正常的,当年胡适之先生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那小心之中岂不正透着一种紧张感

课前,您紧张吗?

 

 

扫一扫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