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昌乐 > 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5-27     来源:

  城市建设打开新局面。全面推进县城提升,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水资源保障规划编制,城市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拓展。加快推动城市南拓东进、对接潍坊中心城区,“一山两河一轴两片区”规划编制实施,首阳山区域生态修复扎实推进,九龙湖片区村庄全部完成棚改搬迁,南寨水库扩建工程基本建成,潍坊西部生态新城正在加速崛起。决战决胜封山禁采、棚改、拆违“三大攻坚”,净化社会风气,淬炼干部作风,拓展城市空间。封山禁采全面实现,关停拆除所有370处矿产资源非法开采加工点,刹住了歪风邪气,留住了绿水青山。棚改全面破局,从难度最大的北关片区入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4天半时间完成全部904户居民搬迁,打造了公开公平公正、干群和谐搬迁的“北关标杆”,趟出棚改新路。以此为示范引领,整建制完成8个片区、13个村、4401户棚户区居民搬迁,开工安置房源4010套,创历年之最,干部振奋、群众满意、社会好评。拆违强力推进,聚焦聚力“一一一三”,全县拆除违建1210处、52万平方米,拆出了公平正义、美丽环境、生态空间,逐步实现还山于民、还绿于民。统筹推进平安城市、健康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五城同建”,推行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编制实施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改造老旧小区8.6万平方米,完成5个小区供热管网更新,新修4条市政道路,建成智慧管线等智慧城市系统,开展市容市貌、铁路沿线环境专项治理,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县城复审,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荣获中国智慧城市最具潜力城市奖。建立房地产业全流程监管制度,引进绿城集团等高端企业参与城市开发建设。配合做好济青高速改扩建、潍日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用榆横-潍坊特高压变电站和5条特高压输电线,潍昌路改线工程顺利完成。繁荣发展城市经济,出台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申易物流公司被认定为国家4A级物流企业,物流业税收实现翻番。金融机构达到 47家。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宝石博览会和春季黄金珠宝展成功举办,“中国蓝宝石之都”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镇域发展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高质高效农业,出台一系列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6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41个,建成全省首家西瓜院士工作站。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计划,新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155家。积极发展“新六产”,建成田园综合体9处。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被评为山东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县。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2.2万亩,实施45个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平方公里,被确定为全国农田水利项目县。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5亿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修改造农村公路57条,实施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3.5万户,完成125个村电网升级改造,红河镇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180个村达到省级美丽乡村标准。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新建标准旅游厕所22座,新增旅游点5处。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小镇,方山蓝宝石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吉他小镇等带动区域发展作用初显。提升社区服务中心11处,建成新型社区4个。基层治理“四治”模式得到民政部肯定。

  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严格落实错峰生产、清洁型煤推广、扬尘污染防控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狠抓“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大气环境质量四项指标全面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8天。实施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和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城北、城东和城西污水处理厂一期新一轮提标改造,重点河流COD、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改善18.7%和21.1%。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清河行动”,完成河道违法事项清理。实施全域绿化,新增成片造林7880亩,修复退化林分3450亩。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新建三益新能源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建成20处农业废弃物处置点。科学划定畜禽养殖“三区”,禁养区养殖场全部搬迁。加强耕地保护,完成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节地挖潜试点,积极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新增建设用地3984亩。严查环境违法案件,扎实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迎查工作,同步抓好问题整改。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降低企业成本超过6亿元。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深改办、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肯定。改革县镇财税体制,镇级发展活力逐步增强。规范政府债务管理,争取地方债置换债券8.8亿元。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清理“僵尸”事业单位6个。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完成55家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47家企业在“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实现直接融资7.2亿元。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进出口总额88亿元;利用外资3.1亿元,增幅居全市首位。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跻身全省30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原产地证书第三方发证机构下放试点、全省生猪产品“撤点并厂、定点配送”试点县。

  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2%。扎实推进脱贫攻坚,1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3处扶贫基地被评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积极促进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7641人,登记市场主体达到5.3万户,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返乡农民工创业试点县、全省创业型城市。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52.2万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招录302名教师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高考各项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新改建21所农村中小学全面封顶,18处撤并整合后的农村小学校舍全部改造为公办幼儿园。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验收。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宝石中专跻身山东省百强示范校。强化卫生计生服务,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设备配置标准化率达到100%,被确定为全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县、全省健康促进示范县试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低保、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成投用334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36项文化资源列入全市“九名”,1件作品获泰山文艺奖,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昌乐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实现高标清同步播出。我县体育健儿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取得2金1银的好成绩。突出以文化人,培育市级以上道德典型20余名,说昌乐好、对昌乐亲、为昌乐干事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积极推进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化解,全面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警务助理”工作制度,扎实开展“破案会战”和“打黑除恶、打霸治痞”专项行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先进县。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基层基础建设,本质安全水平逐步提升。持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验收。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妇女儿童、双拥共建、老龄助残、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慈善事业稳步发展。统计、粮食、人防、地震、气象、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扫一扫手机打开